中國擁有逾19億畝的耕地面積,每年大約要用掉145萬噸地膜,是名副其實的地膜消耗大國。在此背景下,地膜的概念深入人心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生物降解地膜逐漸脫穎而出,被推廣應用在農業各領域中。
那么,作為時代“新秀”,生物降解地膜到底有何與眾不同?為什么值得大力推廣?使用過程中又該注意什么呢?
1:什么是生物降解地膜?
生物降解地膜,是指以生物降解材料(如PBAT、PLA等)為主要原料制備的,在自然界中能夠通過微生物作用而被降解的新型環保地膜。
可廣泛應用于水稻、玉米、馬鈴薯、番茄、蔬菜等多種作物種植。
2:生物降解地膜有何獨特之處?
與傳統塑料地膜不同的是,生物降解地膜在農作物收獲后,無需回收、清除殘膜、廢膜。生物降解地膜隨翻耕犁進土壤,被自然微生物完全降解;或摻雜在作物秸稈中,通過堆肥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。
生物降解地膜在自然條件下完成降解后,最終產物為二氧化碳、水及無機鹽和新的生物質,對環境、土壤無污染。
使用生物降解地膜,既可節省人力、物力、時間成本,又可保護土壤環境,一舉多得。
3:使用生物降解地膜有哪些注意事項?
(1)生物降解地膜必須符合《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》(GB/T 35795-2017)國家標準,因此須在正規企業選購達標、合格的生物降解地膜產品。
(2)不同地區、不同作物對生物降解地膜的要求不同,因此在不同使用條件下需調整生物降解地膜的配方、厚度等使用參數,根據需求進行針對性、差異化的定制生產。
(3)生物降解地膜在選擇顏色時,若以增溫保墑為主要目的,應選用白色地膜;若以抑制雜草為主要目的,則應選用黑色地膜。
(4)生物降解地膜在選擇厚度時,短季節作物可以選擇厚度低于0.01mm 的地膜;長季節作物則可選擇厚度 0.012mm 的地膜。
生物降解地膜推廣原因
環保要求
傳統塑料在發明之初,因其便利性,曾一度被人們贊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。但是隨著“白色污染”問題的不斷加劇,傳統塑料地膜已成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攔路石。
在此時代背景下,生物降解地膜應運而生。作為傳統塑料地膜的替代品,生物降解地膜不僅能滿足增溫保墑、節水節肥、除草防蟲等基本需求,而且可以解決殘膜污染問題,維護土壤生態,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。
政策推動
21世紀以來,國家發布實施多項政策,聚焦推廣使用生物降解地膜。現階段,我國生物降解地膜行業發展迎來政策利好機遇期,行業發展趨勢向好。
2023年7月28日,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商務部聯合印發《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3—2024年)》。《方案》在“著力穩住重點行業--塑料制品”部分提出:開展加厚高強度地膜、全生物降解地膜達標行動,提升高質量農膜供應保障能力。生物降解地膜的重要性在此政策中再次得以體現。
8月15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之際強調: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推廣使用生物降解地膜,正是積極響應、踐行這一理念。
市場需求
作為塑料消耗大國,我國地膜使用量和覆蓋面積均為世界第一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預計到 2024年,我國地膜覆蓋面積將達3.3億畝,使用量超過200萬噸。
生物降解地膜被認為是緩解“白色污染”問題的有效途徑,是替代傳統塑料地膜的不二之選。因此,國內外生物降解地膜的市場空間巨大。作為新興戰略產業,生物降解地膜將成為農用地膜市場極具發展前景的一大品類。
生物降解地膜市場廣闊,大有可為。在此行業產業鏈中,已有企業深入布局,取得領先優勢。睿安科技自布局新材料行業以來,密切關注農田殘膜污染問題。依托核心技術,睿安科技自主研制了生物降解地膜原料、終端產品,致力于為守護生態環境貢獻力量。
來源:全生物降解農用地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