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農藥市場現狀及問題
(一)原藥價格持續下降。當前,農藥市場整體需求保持低迷,交投疲軟,成交率低下。除草劑上游庫存充足,需求低迷,下游采購訂單競價激烈,價格繼續探底;殺蟲劑、殺菌劑整體維持震蕩下滑的基本格局。預計短期內部分產品價格仍呈震蕩下滑的態勢。
(二)同質化內卷競爭激烈。價格低,利潤低,生存空間小。靠低價爭取客戶,嚴重賒銷。
(三)登記費高產品生命期短。從熱點到冰點,中間就差一個攪局者:一個好產品,投資那么多錢去登記,還沒賺錢價格就下來了。當前,農藥登記比過去有三個顯著變化:一是首次納入風險評估(膳食、暴露、環境風險),分兩個階段,①新農藥研發中,②農藥上市若干年后再評價,確定能否繼續生產和使用。二是要求更加系統全面,缺一不可。三是所有試驗必須在國內完成,這就要求研發單位、生產企業和試驗單位,都要達到更高更專業的水平。做到環保性、安全性、有效性“三統一”,從而保障“三大安全”。
(四)各種組合套餐泛濫。違背了初心,也違背了管理政策。
(五)借證租證套證現象嚴重。以委托加工為名,行使違法違規行為。
(六)產能過剩供過于求。去年全球農藥使用量266萬噸(折百),其中中國26萬噸,居第三位(美國40萬噸,巴西37萬噸,阿根廷24萬噸,其他10萬噸以下),占10%。而去年我國農藥產量250萬噸,農藥產業西北部轉移,一個產品一上就是幾千噸,在相對的作物上全世界都用不完。
二、未來應對路徑與策略
當前,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期。前43年,靠”資本型” 增長;往后,靠”運營型”增長,即新經營、新模式、新渠道、新產品。今年一季度,我國GDP增長4.5%(一產增長3.7%,二產增長3.3%,三產增長5.4%。),外貿出口增長4.8%,”新三樣”即電動汽車、鋰電池、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66%;農藥出口同比下降。作為農藥生產的世界工廠,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,需要從傳統的資源優勢過渡到創新優勢,補強產業鏈,提升價值鏈。
(一)大企業如久易、廣信、國星、瑞美福等,向提高核心競爭力方向發展,加強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,圍繞設計、、生產、物流、管理和服務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,逐步實現農藥制造智能化、連續化、綠色化和精細化工精細化,從而形成規模制造和產品的話語權。中小企業要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。
(二)緊緊圍繞重大病蟲草害防控,研發新農藥新產品。針對病蟲草害防控關鍵共性問題和較難解決的問題,研發新農藥新產品。
(三)開發首家登記產品。
(四)研發新劑型新制劑,如水基化、納米化、超低容量、緩釋劑等差異化制劑和高性價比產品。
(五)發展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田除草劑配套技術。
(六)發展生物育種抗除草劑作物田除草劑配套技術。
(七)發展生物農藥。
(八)務必開展農藥社會化服務。農藥從工廠到田間地頭,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商品流通的過程,缺乏技術服務。怎么解決這個痛點和短板,農藥的使用永遠在路上。要開展上游下游戰略合作,線上線下拓展業務,并強化基層服務功能,融入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,拓展應用空間,提高農藥生產和應用效益。
今后的路,要通過變革找到未來更好的發展道路,選好賽道,創造模式,開辟新出路。
(一)理性回歸產用一體本質生態。開創技術營銷新模型,提供價格之上的專業服務,從用戶收益中分得合理利潤。
(二)切實構建廠商一體渠道生態。打造廠商合作聯盟模式,共建共贏共發展。
(三)因勢重構產品利潤一體品牌生態。依托原藥和技術壁壘,培育具有企業特色或成本優勢的品類和品牌。
來源:長三角農資信息